文汇报|中心学者温越涵:港口大爆炸案法官调查工作被终止引抗议,政治困境和经济崩溃中的黎巴嫩举步维艰 ​

发布者:温越涵发布时间:2021-02-25


 ▲202084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拍摄的爆炸后景象。 | 新华社发

18日,黎巴嫩最高法院以贝鲁特港爆炸案调查法官萨万的住宅在爆炸中被毁为由,质疑其中立性,并宣布终止该法官的案件调查工作,交由其他法官审理。

该决定引发众怒,1920日,部分爆炸案遇难者家属聚集在正义宫和贝鲁特港前痛哭抗议,并要求得到真相。黎巴嫩力量党主席贾加发表声明称,对法院此举提出质疑,并呼吁总统和看守政府总理立即向联合国秘书长申请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以揭露港口爆炸案真相。


大爆炸原因成谜引民众不满

人权观察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黎巴嫩目前的统治阶层,在调查中显示出系统性失败。报告称,黎巴嫩国内的调查“违反正当程序”,并强调国际社会进行独立调查的必要性。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2020815日,美国国务院表示,联邦调查局应黎巴嫩政府邀请,将抵达当地彻查事故原因。约两个月后,美国联邦调查局报告称,对于爆炸原因暂未得出确切结论,但认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其他密切关注调查进展的美国和欧洲相关部门均相信这是一起意外事故。

20日,黎巴嫩《东方日报》报道爆炸案受害者家属在法院门前抗议萨万法官被终止调查案件一事。

其中,塔瓦特·努雷丁27岁的弟弟艾曼在大爆炸事故中丧生,她对调查的缓慢进展感到无助,“我们已获允诺将由新法官负责这宗案件,但案件调查又会从零开始”。她将弟弟的遗像紧紧地贴在胸前,“当我们得知萨万法官被终止案件调查时,我们感到震惊。我们已经死了,但他们再一次杀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要经历这些?”她说。


大爆炸所暴露问题加剧组阁难度

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消息,爆炸发生后,联合国开发署计划署阿拉伯国家区域中心反腐败和廉正问题首席技术顾问阿肯·塞布拉尼在记者会上表示,贝鲁特港爆炸事件暴露了黎巴嫩更深层和更具破坏性的问题,这就是严重的问责制赤字、普遍而系统性的腐败。据估计,黎巴嫩每年因腐败而损失高达50亿美元,这相当于2019年该国GDP的近9%。

塞布拉尼强调,“贝鲁特港口爆炸不仅是人道主义危机,而是更深层、更复杂的治理危机的体现,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对话并采取集体行动。若不对透明度、问责制和反腐败加大力度,就无法解决这一治理危机”。

 前总理哈里里202010月受命组阁,但组阁进程停滞不前,图右为阿里里。 |新华社发

时至今日,黎巴嫩组阁进程停滞不前,陷入僵局,主要有以下障碍:一是党派纷争不断。黎巴嫩通过教派政治原则分割权力,议会由各教派势力组成。内部政治和宗教派系的复杂性导致内斗不止。无休止的教派纷争使国家不得安宁,无法形成统一且强大的向心力。

二是外部势力干涉。黎巴嫩复杂的教派结构导致腐败问题严重,宗教多样性使其成为各国势力纠缠争斗的修罗场,外国势力长期扎根,插手教派纷争。多年来,西方势力和中东国家从未停止对黎巴嫩施加影响力,从而令该国政局愈发不稳。

三是国内社会经济危机加剧。近年来,黎巴嫩经济持续低迷,公共债务高企,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冠疫情和贝鲁特港口爆炸事件更令其经济雪上加霜,人民深受其苦。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今年二月初发布报告称,2020年,黎巴嫩经济萎缩20%,通胀率达84.9%。黎巴嫩组阁之路上的重重阻碍,则更加剧了国内政治和社会危机。


疫情加剧经济危机

此前,西方国家曾许诺向黎巴嫩提供1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然而2019年,黎巴嫩国内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浪潮,使这笔援助不了了之。目前,由于政府在组建新内阁问题上陷入僵局,国际社会停止向黎巴嫩提供重要的财政援助。法国《费加罗报》此前发布文章称,曾承诺援助重建黎巴嫩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已回避提供经济援助,除非该国腐败问题得到解决。

 ▲122日,在黎巴嫩贝鲁特海滨,一名戴口罩的男子在眺望。 | 新华社发

此外,黎巴嫩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封锁措施使民众处于绝望状态。日前,法国《十字架报》中一篇题为《爆炸六个月后,贝鲁特民众生活如何?》的文章中提到,目前有一半的黎巴嫩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政府的食品、燃料和药品补贴正在迅速被耗尽。最近,面包价格上涨了20%,而与美元挂钩的黎巴嫩镑贬值了80%

与此同时,在等待政府达成协议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民众变得愈发绝望。黎巴嫩当地媒体《每日之星》报道称,125日之后的一周,黎巴嫩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连续六晚发生暴力事件。人们走上街头,抗议疫情封锁、财政支持的缺位及生活条件恶化,并对当前的政治阶层表达不满。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新冠肺炎病例的每日增加,医院濒临崩溃,政治僵局似乎无法摆脱,虽然未来渺茫,但黎巴嫩人民仍在等待真相和正义。



作者:温越涵(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文章链接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02/25/39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