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日,中心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成文大使在《光明日报》发文《在苏丹见证中非兄弟情》(原文见《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2日 08版))。
7月15日,在苏丹达尔富尔法希尔,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联合特派团(联非达团)部队司令恩贡迪中将(右二)把勋章佩戴在中国维和官兵胸前。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我在苏丹工作的4年里,每逢中苏友好的重大活动,总能听到苏丹朋友弹奏中国乐器唱起这首歌,令人顿感亲切和振奋。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为苏丹培训了第一批杂技演员和乐队。时光荏苒,杂技团乐队的那些老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这首歌,还把它传给了年轻人,成为中苏友好历史长河中一朵跳跃的浪花。
中非从来就是命运共同体。在苏丹总统府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块纪念牌,那是英国殖民者戈登被刺死的地方。这个带领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罪人,在苏丹人民反殖斗争中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20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苏丹的友谊厅至今仍是尼罗河畔地标性建筑,是两国建交以后友好合作的见证。老厅长曾深情地对我说:“自从有了这座建筑,苏丹各种重要活动才有了体面的场所,中国那时也并不富裕,但为我们建设了这样好的一座大厦,建成后30多年连一块瓷砖都没有掉过。”我还发现厅里主会场的同声传译设备上面刻着上海无线电某厂的标识,也是70年代的产品,虽然十分简陋,但依然完好可用。
共命运,急人难。20世纪90年代,苏丹发现了石油,急需开发资金和技术。美国公司遇到麻烦后离开了,苏丹政府找到了中国朋友。中苏友好合作从此进入提质增速阶段。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喀土穆炼油厂在一片荒漠中拔地而起,苏丹在短短十年中建成了上下游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包括年产2100万吨的石油产能和一座年加工能力500万吨的炼油厂以及化工生产线,一举实现了从石油进口国到出口国的转变。中国的设备和技术不但水平高,环保质量也很上乘。生产线末端的污水处理池波光粼粼,芦苇茂密,鱼鸟徜徉。炼油厂建成以后,成了苏丹许多大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和中苏友好传统教育的基地。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想象不到在苏丹开发石油的艰辛。石油工人要经受难耐的高温湿热天气、各种疾病及物资短缺等困难,有的甚至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热土。有一次我去井场看望铁人王进喜生前所在的1205钻井队,发现工地上人们都戴着面罩,一问才知那里正在闹毒蜂,一旦被蜇便有生命危险。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工人和苏丹朋友一道,打拼创业,改变了苏丹的面貌。
共命运,兄弟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就一直向苏丹派遣医疗队。这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标志着中非友好的不竭之源。这是一首动人的歌,口口相传永存于人心。在一个叫阿布欧舍的小镇,中国医疗队成为最受当地民众欢迎的朋友。那里的医院是由20世纪30年代英国兵营的马厩改建而成,病房没有窗户,大树下面就是候诊室,手术室更是简陋。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医生创造了很多救死扶伤的奇迹,以至于很多边远地区甚至邻国的人都慕名而来,请中国医生救治。2009年8月26日,第29批医疗队员抵达的当天夜里,医院急诊接收了一位患有疟疾的濒危产妇,妇产科女医生邱洪涛不顾旅途劳累决定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使这位孕妇转危为安。但婴儿出生后面目青紫,命悬一线。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麻醉师吴献伟口对口为婴儿做人工呼吸,挽救了这个小生命,这次特殊的人工呼吸被大家赞誉为“非洲第一吻”。还是那位邱医生,由于没有可升降的手术床,在一次特殊情况下硬是在水泥地上跪了一个多小时为病人进行了手术。手术成功后,她浑身上下已被汗水完全湿透,靠同事们搀扶着才站了起来。55年里,共有2万多名中国医护人员在非洲大陆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每天都在书写着类似的感人故事。
共命运,向未来。授人以渔,常被非洲朋友用来形容中非合作的新特点。非洲的贫困落后,首先是农业落后,吃饭问题没有解决,因而农业援非具有根本和战略重要性。进入21世纪,扩大农业合作成为中苏友好合作新的重要领域,是帮助苏丹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由山东农科院和山东高速集团承建的农业示范中心和农业合作示范项目,已经收获可喜的成果。示范中心为苏丹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员,还在苏丹培育出了优良的棉花、小麦和高粱等新品种。今天,苏丹90%以上的棉花使用的是中国专家培育的新品种,产量提高了1倍以上。合作园区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25万亩,并计划开展全产业链的合作。那里的农民,过去住的是简陋的棚户,现在许多人家盖起了新房,每天骑着自行车下地干活。他们是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和获益者,也是中非友谊的传承人。巴希尔总统曾多次对我说:“西方国家只会要求我们三件事,人权、良政和透明度,而中国朋友是真心援助我们,帮助我们发展。”
共命运,互帮扶。中非人民的情谊是在反帝反殖的斗争中结下的,是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凝聚和加深的。滴滴汗水结下真情,民心相通风雨难摧。苏丹人民不会忘记,在维护独立和创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朋友与他们始终站在一起。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苏丹人民始终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2008年汶川地震时,苏丹朋友尽管财政困难,仍向我灾区人民捐赠25万美元,一位部长深情地对我说:“我们多么希望苏丹距离中国近一点,那样,我们虽然拿不出多少钱,但可以派人去和中国人民一道抗震救灾。”在阿布欧舍医院,当地民众在中国春节给中国医疗队送去活羊几乎成了惯例。
共命运,永流传。近些年,在我国政府援助下,友谊厅几经改造更坚实地屹立在尼罗河畔,阿布欧舍医院也盖起了新的院舍,苏丹杂技团已经有了在华培训回国的新学员。不久前,我国文化部门特别邀请苏丹杂技团的那些老人回到武汉,与当年的老师们见面,老友相逢格外亲,热泪盈眶忆往昔。继承伟业需要战略眼光,民心相通依靠真心交流。如今,中国和非洲国家都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巩固传统友谊,拓宽发展合作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非洲大陆振兴紧密相连。
(作者:李成文,系中国前驻苏丹大使)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