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世界汉学中心承办的“世界汉学讲坛”第三讲于3月1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世界汉学讲坛召集世界范围内40余国的汉学家和青年汉学学者,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社会进步——古老文明价值的当代转化”主题,吸引近300人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方式展开交流讨论,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发表主旨讲话。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丹前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教授(Gafar Karar Ahmed K.)受邀出席并致辞。
加法尔·卡拉尔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阿拉伯文明和中国文明都是古老文明的代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走在了世界各民族前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两大文明将继续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导下,携手共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继续开创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新局面,共铸世界古老文明共处新典范。
他指出,中阿人民在古丝绸之路上建立了经济带和文化带,不仅为经贸、商品和人员交流做出贡献,也为文化、文明共生营造氛围。文化带建设者本着高度的人文意识,尊重丝绸之路上的所有宗教和文化,在商品、音乐、药材、诗歌、教育和人类团结等方面进行交流。在文化带理念下,贸易得以增长,城市逐渐繁荣,“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广泛吸纳不同文化语言,尊重不同宗教,市场得以兴盛。这一文化新气象推动了人文交往,促进学者、历史学家、传教士、艺术家、商人、外交使节的往来。公元七至十五世纪,中阿文化交往与交融既丰富、和平,又连续、持久。当代中阿人民在继承深厚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与文明对话。 “一带一路”新一代建设者需要建立一条新型文化带,加强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新型文化带必将促进沿线国家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
世界汉学讲坛是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同构建的高端学术对话交流机制,旨在充分发挥汉学家的桥梁作用,搭建更多沟通交流的平台,开展更多平等互信的对话,不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为中国与世界的互鉴共赢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稿:庄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