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大教授就中东政策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发布者:温越涵发布时间:2023-03-07


  “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的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所谓的真空,也不搞排他的小圈子。”3月7日,外交部长秦刚出席两会外长记者会并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关于未来中国中东政策的重点这一提问时,秦刚表示,中国和中东国家交往悠久,是好朋友,好伙伴。在去年底召开的首届中阿峰会上,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有力促进了中国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上个月伊朗总统莱希访华,双方一致同意深化发展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边关系迈上了新台阶。  

 

  秦刚进一步指出,中国支持中东国家实现战略自主,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东国家内政,中国将继续主持公道,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我们愿做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秦刚说道。

 

 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去年12月7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阿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中海峰会,海湾国家属阿拉伯国家的次区域)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区别于此前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双边层面上的外交联系,中阿、中海峰会的召开标志着双方关系已从此前的部长级会议提升至多边层次上的首脑峰会。

  因而这一层层相扣的“三环峰会”也备受外界瞩目。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广大向澎湃新闻表示,首届中阿峰会最重要的成果是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这是中阿双方在大变局背景下的战略选择,中阿关系进入全面深化发展的新时代。

  此外,双方将弘扬中阿友好精神,携手推进“八大共同行动”,既涵盖了中阿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安全稳定等安全领域的合作,也包括支持发展、卫生健康、绿色创新等发展领域的合作,还包括了文明对话、青年成才等领域的长远考虑,充分体现了中阿双方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所以说,中阿友谊千年传承,凝成了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提质升级。面对百年大变局,中阿领导人开创中阿关系新局面,”王广大指出,中阿合作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秦刚在3月7日的记者会开始前也提到,当今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德刚认为,这意味着全球力量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经济所占的比例在上升,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孙德刚表示,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往西推进,实际上遥相呼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过去十年,中阿经贸合作不断发展。2021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3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2.6倍;中阿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1.5倍。2022年前三季度中阿贸易额达到3192.95亿美元,接近2021年的全年水平,同比增长了35.28%。

  “中国已经超过了其他经济体,成为阿拉伯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国,这个变化是以前所没有的。”孙德刚说道。


  中阿关系新动向

  “中阿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其政治引领性,中阿峰会和中海峰会实际上是双方高层领导人,把双方关系提升到一个整体性合作的水平,所以它是自上而下式的整体合作。”孙德刚说道,其次是务实性。峰会之后,双方签订了很多大单。“从新能源、新基建、新科技、新产业,中阿在务实合作的领域可以说是多点开花,包括中国和沙特签订了34项合作协议,都已经在陆续推进。

  “今年中国对阿外交的重要任务就是落实中阿峰会、中海峰会精神。”王广大也观察到,中阿各领域的联系和合作都开始加速。首先,阿方新闻媒体对华报道明显增加,各类智库对华关注度上升明显。企业界加速进军阿拉伯国家市场,不但大型国企而且私募基金也开始动起来,纷纷组团赴阿拉伯国家寻求商机。王广大表示,上海也有大型国企正准备去阿拉伯国家投资设厂。

  阿拉伯国家对华动作也较为迅速。2月16日,海合会国家部长会议研究推进签署中海自贸协定。3月2日,沙特阿美签署意向书,拟入股吉利与雷诺合资公司。同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和迪拜商会等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广西)-阿联酋(迪拜)经贸合作对接会举行。

  与此同时,中阿双方文化交流也热络起来。“汉考国际春节之后就在联系我们到海湾阿拉伯国家开始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开展汉语测试和教学。峰会后不久沙特智库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就与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落实峰会精神的研讨会。”王广大告诉澎湃新闻,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国外交政策也越来越受到地区人民认可。《中东报》文章显示,阿拉伯人赞赏中国平等相待、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内政的务实合作。

  孙德刚特别提到,去年峰会之后,中国对于中东的安全事务关注度大幅度提高。以往美西方认为中国在中东安全问题上是“搭便车”,中国没有提供安全公共产品。但从上个月中方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就体现出中国不光是在经济上要跟中东国家进行务实合作,而且会提供解决中东安全事务的一些理念和主张,用新安全观来解决中东的安全问题。


  中国不会填补所谓“中东权力真空”

  此前,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强化合作之际,西方舆论不断炒作所谓中国“填补中东权力真空”的叙事。外交部去年12月1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中提到,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团结自强。中国始终认为,中东不存在什么“权力真空”,中国从不谋求什么地缘私利,中东人民才是地区前途命运的主人。

  在3月7日的记者会上,秦刚再次强调,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的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所谓的真空,也不搞排他的小圈子。

  “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美国把中东看作是大国的势力范围,中国从来不去争势力范围、不培养代理人、也不会去填补所谓权力真空,所以中国在中东跟美国在中东的理念是不一样的。”孙德刚指出,中国尊重中东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而美国是将中东看作是大国的后院,中国早就超越了这种传统安全的理念。

  王广大表示,中国视中东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上升。未来中国中东政策的重点将会继续聚焦发展问题,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继续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对地区热点问题继续劝和促谈,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推动伊核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倡导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