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创新发展:共筑中阿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研讨会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专题讨论和闭幕式四个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和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外交部原副部长翟隽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在主旨演讲时段,中国外交部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校长周烈、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伊扎特·萨阿德、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主席叶海亚·本·朱奈德、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等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长王广大教授线上参会并就“传承友谊与中阿文明互鉴”做《基于共同记忆的当代叙事: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专题发言指出:
以史为鉴知未来,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要从中阿关系发展史中寻求理论指引和精神动力。历史上,中阿人民相亲相知,商品互通有无,文明交融互鉴,合作基础坚实。文明交融互鉴是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习近平主席提到,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是我们熟悉的中阿交流友好使者,他们以伟大的冒险精神,为促进中阿与世界的相互认知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上以儒释经的伊斯兰教中国化文化运动深化了中阿文化认知,中国各地的伊斯兰教建筑紧密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呈现独特的中国化伊斯兰教建筑,也进一步丰富了伊斯兰建筑艺术。
中阿两大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既有频繁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更有受西方打压的相似历史遭遇和联合反帝反霸的历史经验。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叠加俄乌危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特别是美国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阿拉伯国家的战略自主性明显增强,阿拉伯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平衡”思想重回主流,聚焦发展合作的意愿空前强烈。无论国际风云如何诡异变幻,中阿关系始终是一种文明互鉴、结伴偕行的关系。这是中阿关系区别于美西方对阿、对华关系的重要特征,不是西方君临东方那种居高临下的文化傲慢和强加西方价值观。
习近平主席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历史上的中阿友好关系,发展到现在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根基,可以说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是中阿关系发展史在新时代的提炼和升华,是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历史结果,是中阿共同历史记忆基础上的当代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