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吉达峰会将给地区带来什么新的变化?也门作家穆罕默德·阿里·萨卡夫7月26日在《中东报》发表时评文章。作者通过两个历史事件回顾了西方对阿拉伯地区的立场变化,认为由于俄乌危机对能源安全和价格上涨的影响,拜登对该地区的目标和动机也昭然若揭。美西方对地区总体立场的变化是否会随着俄乌危机的结束而再次变化,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全文编译如下:
历史上有两大事件促使西方对阿拉伯地区主动采取行动,并满足了该地区几十年来一直被忽视的愿望。
第一个历史事件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974年欧佩克切断了对部分西方国家的石油供应,欧盟国家因此启动“阿拉伯-欧洲对话”,随后在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倡议下改名为“海湾-欧洲”对话,欧盟九国也发表了首个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威尼斯宣言》。第二个历史事件与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占领科威特有关,老布什总统在科威特解放后于1991年3月发出倡议,其中包括一项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草案,随后在1991年10月底和11月初召开马德里和平会议,当时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联盟致力于将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驱逐出科威特。
法国报纸《世界报》前总编安德烈·方丹在当时的一篇文章中说:“西方本打算对伊拉克的侵略视而不见,但又害怕在占领科威特后,伊拉克的石油力量会进一步增强,并成为欧佩克中的核心国家,这将给西方带来很大麻烦,因此西方予以坚决反对。”这就表明,西方反对占领科威特,首先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其次是为了保护西方利益!同理,“拜登政府从沉睡中醒来”重返中东的目标和动机也昭然若揭,即担忧俄乌危机对能源安全和能源价格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美国总统拜登在吉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美国“不会在中东留下真空让俄罗斯或中国来填补”。吉达峰会后不到一周,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伊朗总统莱西举行会晤,一些人认为这是对拜登与数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出席吉达峰会的回应。因此,提及两次峰会的象征意义,就是德黑兰峰会VS吉达峰会。
(当地时间7月19日,土耳其总统、俄罗斯总统和伊朗总统在德黑兰举行三方会晤 来源:新阿拉伯人报)
拜登此时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中东,尤其是阿拉伯地区,这与他在就职演说中宣称的美国将重返世界领导地位背道而驰。由于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和史无前例的物价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拜登上任一年多后,美国才重新拾起对该地区的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卷土重来是为了对抗俄罗斯和中国的地区渗透,还是因为意识到离开中东的地缘战略错误?
阿拉伯方面当然欢迎美国的“觉醒”,但前提是要了解“觉醒”的动机并进行力量权衡,不能莽撞行事。
(沙特国王萨勒曼于2017年10月5日首次访问俄罗斯 来源:伊朗阿拉姆新闻频道)
当然,如一些政治分析人士所指出的,此次访问的一个目的也与即将到来的美国国会中期换届选举以及特朗普可能会竞选下一届总统有关。
拜登此行的一个主要目的也与能源有关,这也体现出阿拉伯海湾国家对处理能源问题的总体选择。在沙特、阿联酋与俄罗斯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萨勒曼国王于2017年10月5日首次访问俄罗斯,这是沙特在位国王对俄罗斯的首次访问。欧佩克成员国与俄罗斯也在2020年达成一项协议,这意味着沙特为协调欧佩克国家与俄罗斯关系做出的努力取得成功。在外交和石油层面,沙特在丰富和扩大与俄罗斯和中国等主要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方面取得了成功,也在新的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不单方面同意满足能源增产的要求是明智的,而双方根据各自的传统和历史坚持其原则和价值观也是令人瞩目的。
吉达峰会重申坚持阿拉伯和平倡议和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的权利,拜登总统在拉姆安拉会见马哈茂德·阿巴斯总统时也强调了这一点。与前总统特朗普相比,这种立场是积极的,值得称赞。
总之,我们应该确定并质疑美西方总体立场的改变和发展是否与俄乌危机有关,是否会随着危机的结束而逐渐消失,就像1974年石油禁运结束后发生的那样,以及在占领科威特危机背景下1991年马德里和会召开之后的立场变化那样。又或者说阿拉伯国家已经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同样的事情不会再重演?(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编译 | 季佳榕
审核 | 汪 倩、谭 旻
编辑 | 温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