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埃及大使廖力强
5月27日,中国驻埃及使馆举行专题记者会。廖力强大使以网上直播形式,宣介习近平主席出席全球健康峰会等情况。《金字塔报》《今日消息报》《共和国报》等埃及13家主流媒体和我驻埃央媒、凤凰卫视等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做社交媒体直播。肖军正公使主持,使馆发言人李志敏参赞出席。
廖力强大使表示,全球健康峰会是在全球抗疫进程中召开的又一次重要峰会,也是今年全球卫生健康领域最高级别的多边峰会。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已逾一年,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社会急切期待更多的信心、希望和合作。在这一关键历史时刻,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对提振多边主义,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引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大意义。
廖力强大使详细解读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进国际抗疫合作五项主张: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主席全面分享了中国抗疫经验,强调要彻底战胜疫情,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二是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这些理念主张被中国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也契合当前各国抗疫斗争需要,赢得广泛共鸣。三是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团结合作”是习近平主席阐述抗击疫情主张的最高频词汇。四是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摒弃“疫苗民族主义”,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五是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和发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作用,更好反映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
廖力强大使援引中国开展的大规模全球人道主义行动数据和事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而胜之。当前各国抗疫和经济复苏出现分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特殊困难和挑战,国际社会理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员,始终想发展中国家之所想,急发展中国家之所急,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稳定经济。习近平主席去年5月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率先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做出中国贡献。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一义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在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方面亮出了最好的成绩单,这同个别国家自私自利、罔顾责任和道义,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污名化以及“疫苗民族主义”等言行形成鲜明对照。
廖力强大使还阐述了习近平主席宣布的支持全球抗疫合作五大举措:第一,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中国已向全球供应3亿剂疫苗,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第三,中国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第四,中国已宣布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也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早日就此作出决定。第五,中国倡议设立疫苗合作国际论坛,由疫苗生产研发国家、企业、利益攸关方一道探讨如何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廖力强大使强调,中方这些倡议和举措实实在在,展现了中国同各国共克时艰、携手战胜疫情的坚定意志,有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和信心,彰显了中国主持公平公道,始终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正义立场。中方将以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同国际社会携手深化团结合作,合力战胜疫情,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外,廖力强大使结合中埃建交65周年重要节点,介绍了65年来两国关系各领域成果及未来发展前景。
驻伊朗大使常华
5月30日,驻伊朗大使常华在伊朗国家通讯社发表署名文章《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宣介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主要内容。全文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已逾一年,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社会急切期待更多的信心、希望和合作。2021年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就推进全球抗疫合作提出五项主张,宣布支持全球抗疫合作五大举措,为全球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复苏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力量。
习近平主席提出五项主张有: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击疫情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彻底战胜疫情,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二是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要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统筹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疫情无国界,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四是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要摒弃“疫苗民族主义”,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五是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要加强和发挥联合国和世卫组织作用,完善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好预防和应对今后的疫情,更好反映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
习近平主席还宣布了中方为继续支持全球团结抗疫的五点举措:第一,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中国已向全球供应3亿剂疫苗,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第三,中国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第四,中国已宣布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也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早日就此作出决定。第五,中国倡议设立疫苗合作国际论坛,由疫苗生产研发国家、企业、利益攸关方一道探讨如何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习主席提出的上述主张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共鸣,这表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符合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历史发展潮流,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享有疫苗人人平等。习近平主席去年5月出席世界卫生大会时率先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做出中国贡献。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自身人口基数巨大、疫苗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迄今已经向包括伊朗在内80多个有急需的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是世界上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受到广泛认可,国药集团相关新冠疫苗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在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方面,中国亮出了最好的成绩单。
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不断深化抗疫团结合作,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伊两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在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始终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友好情谊,更为国际抗疫合作树立了榜样。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同鲁哈尼总统通话时表示,中方愿继续为伊方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助力伊朗人民战胜疫情。中方将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继续加强与伊方的抗疫合作,不断丰富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驻巴勒斯坦办事处主任郭伟
5月28日,驻巴勒斯坦办事处主任郭伟在巴勒斯坦官方媒体《新生活报》发表署名文章《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解读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介绍中方关于国际抗疫合作的五项主张和五大举措,阐释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全文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已逾一年,全球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社会急切期待更多的信心、希望和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健康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讲话,就国际抗疫合作提出五项主张,宣布五项新举措,为全球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复苏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击疫情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必须以极大的政治担当和勇气,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少受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我们要统筹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二十国集团成员要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我们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搞政治操弄丝毫无助于本国抗疫,只会扰乱国际抗疫合作,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大伤害。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我们要摒弃“疫苗民族主义”,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疫苗研发和生产大国要负起责任,多提供一些疫苗给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多边金融机构应该为发展中国家采购疫苗提供融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要加速推进“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我们要加强和发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更好反映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要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打击虚假信息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能力。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不仅建言献策,更有务实举措,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向全球供应3亿剂疫苗,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抗疫以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面对当前全球疫情演变,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也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早日就此作出决定,倡议设立疫苗合作国际论坛,由疫苗生产研发国家、企业、利益攸关方一道探讨如何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援巴勒斯坦抗击疫情。巴疫情暴发以来,中方多批次援助急需抗疫物资,今年3月,中国政府向巴方捐赠了10万剂国药新冠疫苗。5月中旬,巴以爆发严重冲突,人道主义形势严峻。中方及时伸出援手,向巴政府提供100万美元紧急人道现汇援助,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100万美元捐款和20万剂新冠肺炎疫苗援助,为巴勒斯坦人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中国同巴勒斯坦等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来源:驻埃及使馆、驻伊朗使馆、驻巴勒斯坦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