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戴维·比斯利在罗马接受了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奖牌和证书。比斯利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合作伙伴和捐助者、粮食署援助的1亿饥饿人口、全球1.9万正在推进和平事业的工作人员,及过去曾经奋战在一线尤其是在工作中英勇牺牲的员工们,感谢诺贝尔委员会将这项殊荣授予世界粮食计划署。他在演讲中强调了粮食是通往和平的道路,称这一殊荣是对粮食署行动力的激励。联合国新闻就此专访了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请他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意义和粮食计划署所从事的工作发表了评论。
世界粮食计划署获诺贝尔奖
从1901年至2020年间,诺贝尔和平奖共颁发了101次,有135位获得者,包括107位个人和28个组织,其中联合国更是数次获此殊荣。
获奖理由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世界粮食计划署,以表彰其消除饥饿的努力、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所做的贡献以及在努力防止将饥饿作为战争和冲突武器方面发挥的推动作用。
©️ WFP/supply chain 世界粮食计划署助力中国企业援助非洲抗疫,正在转运抗疫物资到索马里。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在采访中首先向我们解释了消除饥饿在促进和平、特别是在推动冲突地区实现和平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
屈四喜:“全世界目前将近有6亿9100多万人口遭受饥饿,这中间大概有60%的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地区,所以我认为今年的2020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世界粮食计划署,意在表明国际社会对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实现零饥饿这个目标以及全球和平与发展事业中间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的一种认可。”
“当然这个荣誉不仅属于世界粮食计划署,也属于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所有伙伴们。我觉得通过这一奖项可以唤起全球对饥饿人口和粮食安全的进一步重视和认识,也包括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零饥饿目标的重视。”
©️ WFP/David Fernandez 在萨尔瓦多,一所学校已经变成临时收容所,世界粮食计划署工作人员在该收容所中向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失去生计的家庭分发粮食。
世界粮食计划署成立于1961年,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1965年,该机构成为联合国正式的常设机构。作为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多边粮食援助活动的协调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承担了99%通过全球多边渠道开展的粮食援助活动。
该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2万名员工,其中超过90%都驻扎在该机构提供援助的国家。201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向88个国家的9700万人口提供援助。每天,世界粮食计划署都有5600辆卡车、30艘船和100架飞机向世界最需要的地区输送粮食和其他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还为整个人道主义界提供服务,包括通过联合国人道主义空勤处将乘客运往全球280多个地区。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Mohammed Awadh 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特殊营养品逐渐改善了苏丹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其家人也得到了面粉、干豆、油盐等粮食供给。
屈四喜表示,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令人担忧。为此,为协调和强化国际社会的行动,联合国将在2021年召开“粮食系统峰会”,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五个牵头机构之一,将积极推动全球在“安全与营养食物、可持续消费、资源合理利用、公平生活、抵御风险”等五大领域的合作。他认为,今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世界粮食计划署,将会激励粮食计划署,包括它的伙伴来更好的作出努力来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饥饿人口。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
屈四喜:“根据前不久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5家联合国机构共同发布的《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目前全球还有6亿9000多万的饥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将近8.9%左右。”
有关数据表明2014年以后每年饥饿人口增长超过千万,在过去5年中间全球饥饿人口总共增加了6000多万,而且2020年的新冠疫情很可能使饥饿人口再将有大幅度增加,最多可能增加1亿3000多万。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办事处图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
“所以这个变化趋势显然与我们原来制定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点背道而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觉得现在粮食安全形势比以前要更加不乐观。”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以紧急援助、救济与重建、发展援助和特别行动为主,其三分之二的工作都在受冲突影响的国家展开,相比生活在无冲突国家的人,这里的人们存在营养不良的概率要高出三倍。
屈四喜表示,粮食安全与和平和内部稳定密不可分,在相当程度上饥饿与冲突是互为因果关系。人们在饥饿的时候为了取得资源往往会发生争执,并可能引发冲突。反过来,冲突给老百姓、给平民会带来新的苦难,无论是内部战争还是局部冲突,都会导致流离失所的现象,产生大量饥饿人口。作为向饥饿人口提供援助的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受益人群大多生活在战乱和冲突地区。
世界粮食计划署管理方式
屈四喜:“世界粮食计划署有很多的项目是在一线给饥饿人口提供粮食援助,工作人员往往冒着巨大的风险。世界粮食计划署总部的进口处的墙上有一面烈士墙,记录着在工作中殉职的员工名单,他们是带着牺牲和奉献精神在工作。”
“2018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417号决议,强调了饥饿和冲突之间的紧密联系,重申禁止将饥饿作为一种战争武器,这也表明了和平是消除饥饿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援助项目,在为全球的和平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 WFP/Khudr Alissa 在叙利亚的阿勒颇,世界粮食计划署每月分发的口粮,用于帮助脆弱家庭在新冠疫情期间保持健康。
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由36个成员国组成的执行局实施管理。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两家设于罗马的姐妹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紧密合作。此外,世界粮食计划署也与超过1000家国家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提供粮食援助,共同应对饥饿问题的根源。
屈四喜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一个完全靠自愿捐款来支持其工作的机构。无论作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伙伴,还是作为援助对象的国家和地区,世界粮食计划署要与大家充分协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有效开展工作。
世界粮食计划署主要任务
屈四喜:“世界粮食计划署首先要争取更多资源来满足需要帮助人们的需要,向他们提供粮食方面的援助。
#加强协调
首先是加强捐助方和相关政府相互伙伴的协调,积极筹措更多的资源。
#加强储备与调运
第二是加强粮食援助等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同时在项目的实施方面要求更加灵活务实的方式方法,来保证现有的在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工作得到真正满足,帮到需要帮助的人们。
#应对新需要
另外在落实好联合国新冠疫情全球应对计划中,世界粮食计划署相关的工作就是帮助相关的国家运送抗疫的物资和人员,建立医疗点和协助医疗救援撤离。其中包括在中国运行临时的全球人道主义抗疫应急枢纽。
为了长远的需要,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有关部门正在推进在中国设立长期的联合国人道主义应急物资枢纽的建设。
©️ 联合国图片/Yingshi Zhang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救治医疗设备,用于帮助湖北一线医疗机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工作。
197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五家联合国机构之一,在中国“安营扎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中国消除贫困、减少饥饿的努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从一个接受援助的国家开始变为一个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的国家。屈四喜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募集资源
积极发展合作关系,从中国得到更多资源来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全球的援助工作,包括从政府那里获得资源,从企业,从中国公众和公民个人获得资助。
#南南合作
中国在过去40多年里发展非常快,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实用技术,世界粮食计划署也在积极把南南合作作为工作抓手,把南南合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中国有这么好的丰富的经验,世界粮食计划署愿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来分享中国的经验和相关的先进性技术,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更好的发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创新型扶贫
因为世界粮食计划署过去在中国有很好的影响力,具有独特的做法,因此我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平台与伙伴一起在中国做一些小规模的创新型的扶贫项目,帮助中国的精准扶贫以及乡村的振兴工作。
“应该说这三项工作是我们目前与中国合作的三大领域。当然由于当前的新冠疫情,双方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帮助全球抗击新冠疫情。”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Fadi Halabi 冲突导致近百万叙利亚西北部居民流离失所。照片中一个年轻的男孩在伊德利卜北部村庄的营地帐篷前等待购买东西的人。
屈四喜表示,新冠疫情使更多的人可能面临饥饿的威胁,也使援助资金需求大幅增加。今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大约面临着5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急需资金来解决也门、南苏丹、布基纳法索等国家日益增长的援助需求,如果世界粮食计划署和相关机构不能得到相应的资金,他们便不能完全履行自己职责,发挥应尽的作用,全球饥饿形势就会随之进一步恶化。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比斯利说:“比疫情更可怕的是饥荒”。屈四喜表示,粮食计划署在不遗余力努力扩大财政来源,争取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强调,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零饥饿需要每个人参与
我们觉得,实现零饥饿的目标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要大家积极响应和支持。
屈四喜:“世界粮食计划署继续在中国通过筹款平台来筹集更多资金,我们现在与腾讯和美团有相关的技术平台,所得款项用于在老挝、柬埔寨和一些中国国内的贫困地区的学生供膳。我们在中国开展针对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干预。”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Massoud Hossaini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阿富汗为脆弱家庭提供现金援助
“与此同时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的意识,包括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宣传和倡导,包括提倡节约粮食的意识,这方面都需要每个人去参与。应该说只要每个人积极来响应,集体做出相应的努力,全球粮食安全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来源: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