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你们同在】阿拉伯国家新冠病毒疫情观察周报 第19期(11.09-11.15)

发布者:温越涵发布时间:2020-11-16


·疫情发展综述

截至当地时间11月16日0点,阿拉伯国家累计确诊2492395例,死亡42984例,治愈2034337例,较一周前(11月9日0点)新增确诊151963例。部分阿拉伯国家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过去一周,沙特、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突尼斯、叙利亚、毛里塔尼亚、也门、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疫情稳定。科威特日新增病例数维持在700例上下;科威特民航总局正在等待卫生部批准,计划从11月17日起科国际机场恢复全天运营。科卫生当局表示,来自被禁国家和地区的旅客必须遵守所有健康要求,此外还要接受抵达检查和强制性机构隔离检疫。阿联酋日新增病例超千例,在诊病例小幅上升;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将启动能够即时获得结果的PCR测试服务,乘客只需30分钟即可获得PCR测试结果。阿曼疫情总体平稳,第二波疫情已逐渐得到控制,在诊病例数开始下降。卡塔尔日新增病例维持在200例上下;卡卫生部11月14日向民众发出呼吁,随着卡塔尔解除防疫措施,全体社会成员应当为控制疫情发挥自己的作用,自觉做到避免亲密接触,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为协助国家抗疫工作,巴林卫生监督管理局优化流程加快药店和医院设立审批工作。在受新冠疫情影响关闭数月后,突尼斯与利比亚交界的拉斯杰迪尔口岸11月14日重新开放,两国航班正式恢复。

埃及、苏丹、巴勒斯坦疫情小幅反弹。埃及日新增病例超过200例,在诊病例小幅上涨;埃卫生部长哈拉·扎伊德11月8日表示,如果民众忽视防疫措施,埃及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病例可能在12月和明年1月继续增加。扎伊德呼吁所有埃及民众佩戴口罩。苏丹日新增病例较上周明显增加,但治愈病例也大幅增加,在诊病例有所下降;11月15日,苏丹全国范围内放假一天以庆祝达尔富尔地区“和平协议”签署。据预计,当天有25万民众聚集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自由广场举行大型庆祝活动。苏丹卫生紧急委员会破例批准这一聚集活动,建议参会人员佩戴口罩、勤洗手并遵守疏散规定,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巴勒斯坦卫生部长马伊·凯拉11月14日表示,由于巴勒斯坦各地重启经济进程太快,加上很多人未能遵守相关防控和隔离措施,该国实际新冠病例数可能是目前公布数据的3倍。

伊拉克、利比亚、黎巴嫩疫情仍不容乐观。伊拉克累计确诊病例超50万例,累计死亡11670例,日新增病例仍维持在3000例上下,但增速开始放缓,在诊病例曲线逐渐平稳;伊拉克政府自9月初起进一步解除防疫措施,推动复工复产缓解经济和民生压力。利比亚仍处在第二波疫情之中,在诊病例数不断增加。黎巴嫩累计确诊超10万例,在诊病例小幅下降;为防止疫情蔓延,自11月14日至30日实施“封国”。

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约旦疫情大幅反弹。阿尔及利亚11月11日新增确诊达1564例,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值;阿尔及利亚总理府11月8日发布公告,对本国疫情防控政策做出调整。主要内容包括:11月10日起,在29个疫情严重省份施行为期十五天的宵禁,宵禁时间从20点至次日5点;周末暂停一切公共交通工具;11月9日起,暂停全国范围内的二手车交易市场15天;将新学年的开学日期推迟到12月15日。摩洛哥11月12日新增确诊6195例,达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单日新增确诊新高,累计确诊已接近30万例;摩国王宣布未来几周将在全国启动18岁以上公民的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优先对象为卫生、公共机构、安全、教育等领域一线工作人员及老年人和病毒易感人群,并指示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约旦疫情迅速恶化,11月11日新增确诊超万例,一周内累计确诊病例新增近3万例,累计确诊接近15万例;约卫生大臣纳齐尔·奥贝达特11月14日表示,该国医疗卫生系统仍在加紧建设以应对不断恶化的疫情。


表一:阿拉伯国家疫情数据

 

(按照阿拉伯国家累计确诊人数降序排列)

表二:阿拉伯国家疫情趋势图

  

·聚焦:新冠疫情下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加强减贫合作的意义与路径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数据,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前9个月全球劳动收入下降超过10%,损失超过3.5万亿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时间减少14%,相当于损失4亿个全职工作岗位,这比该组织5月27日发布的监测报告数据更令人担忧,当时预计全球第二季度工时将减少10.7%(相当于损失3.0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目前,美国和拉丁美洲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整个美洲在第二季度损失超过18%的工时,相当于损失70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而欧洲、阿拉伯国家和亚洲大多数地区损失了约13%的工时,非洲损失约12%。

根据世界银行两年一期的《贫困与共享繁荣》报告,假如没有疫情,预计全球贫困率在2020年会降至7.9%,但现在预计,2020年全球贫困率将出现20年来的首次增长,贫困率或将达到9.1%-9.4%,全球多达6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即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9美元(约合13.5元人民币)。到2021年年底,新冠疫情可能导致高达1.5亿人口陷入极端贫困。世界银行指出,由于新冠疫情、国际局势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压力,各国政府如不采取快速、重大和实质性的政策措施,到2030年将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削减至3%的长期目标将无法实现。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贫困率可能在7%左右。

对阿拉伯国家而言,新冠疫情加重了阿拉伯国家债务负担,甚至在疫情发生前,很多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举借新债以应对低油价和经济衰退,而疫情加剧了这种情况。到明年,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公共债务或将达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海合会六国在今年前10个月发行了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预计明年沙特债务占GDP比重将达到34%,而2017年为17%。科威特和阿联酋的债务水平预计也几乎翻倍,分别达到37%和38%。但总体上,债务负担对于具备配置完善的中央银行、充足的主权财富基金和廉价资本的海湾国家而言,尚无需过度担忧。然而,对于其他阿拉伯国家,尤其对在疫情暴发前本身就背负着沉重债务的国家而言,疫情可能会进一步消耗国家储备、削弱就业机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成果。例如,埃及正努力将债务占GDP比重到2021年降至79%,然而,疫情迫使其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债52亿美元,预计明年其债务占GDP比重将回升至91%,约旦则为89%,突尼斯为86%,苏丹外债接近600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90%,通货膨胀率则超过100%。

除了国际收支失衡和内外部压力、油价的历史性下跌、旅游业遭受冲击,新冠疫情使部分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

以埃及为例,埃及经济严重依赖旅游业和外汇,新冠疫情使埃及旅游、黄金、房地产等市场呈现疲态;苏伊士运河收入也受到影响,5月,通行船只总吨位同比下降9.6%。目前,埃及的教育状况使富人阶层将子弟送到贵族学校学习,而贫困人口接受的教育质量令人堪忧,这一群体劳动力素质较低,往往从事一些传统的低效率的工作,并且常常是“子承父业”。在埃及,非正规经济占埃及国民经济的比重在40%以上,这些非正规就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社会润滑剂的作用,也可以创造一定的产值,但从长远来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些低端的非正式就业的长期存在不符合塞西政府经济改革目标,无益于埃及经济转型与提质增效,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一旦有公共危机发生,这一类群体往往首当其冲。埃及国家规划院认为,新冠疫情导致埃及贫困率上升,2020-2021财政年度,埃及的贫困人口预计将从560万人增加至1250万人。为减轻疫情对贫困人口造成的影响,埃及各部门投入大量财力。9月,埃及人力资源部向393980名工人提供了6.98亿埃镑(约合人民币3亿元)的紧急援助;埃及社会保障部宣布,今年将免除110万困难学生的学费,豁免总额2.8亿埃镑(约合人民币1.2亿元)。

作为传统农业国,埃及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农村贫困群体人数较多。早在2019年,塞西总统首次提出“体面生活”倡议,致力于通过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为埃及低收入群体提供体面的生活,改善贫困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为最急需的村落改善住房,建设道路、电力、卫生和供水项目,发展医疗、教育等。倡议总预算为1030亿埃镑,覆盖16个省的624个村庄和1000万居民,实施1252个项目,建立156所学校、257个排污设施。75%的预算用于上埃及地区,其中明亚省4.68亿埃镑,阿斯尤特省8.15亿埃镑,索哈杰省5.95亿埃镑。日前,塞西总统提出乡村发展新规划,并推出一系列大型项目,涉及公共医疗机构、学校、道路、发电站、垃圾集中处理场、饮用水供应系统、新建房屋及老旧房翻新改造等,旨在推动乡村综合、全面治理。


(埃及发起旨在惠及每一位公民的“体面生活”倡议)

(消息来源:《今日埃及》)

在推进减贫工作方面,多名埃及专家认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院艾哈迈德表示,乡村发展新规划有助于打破埃及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在精准扶贫和促进农村地区发展方面,埃及应该多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

苏伊士运河大学教授哈桑·拉杰卜关注中国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方法、用活载体。

开罗大学金融和经济管理学教授瓦利德·加布·阿拉对中国注重脱贫思想引导与就业技能培训“双管齐下”的做法大加赞赏。他认为,中国政府通过加强教育、改变观念和增加就业等多种渠道让人们摆脱贫困,取得巨大成功,这和中国政府的发展改革举措密不可分。

开罗美国大学经济学教授哈桑·德苏基指出,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健康发展,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地区和家庭脱贫,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此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贫困地区综合建设,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实践。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不断深化的政治互信、密切往来的经贸活动和日益频繁的民间人文交流为双方开展减贫合作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020年是中国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6月,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宣言,《共同宣言》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性挑战。阿拉伯国家政党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扶贫减贫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坚信中国将如期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为中国成功使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扶贫减贫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政府援苏抗疫医疗专家组抵达阿布欧舍中苏友谊医院,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援建苏丹妇幼保健系统示范项目的第一所医院)

(消息来源:人民网)

目前,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致力于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在开展减贫合作上,中阿应当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五通”建设为依托,精心谋划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减贫合作步伐,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众。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减贫合作路径构建:

一、完善顶层设计,成立双边或多边减贫合作协调工作组,充分考虑阿拉伯国家各国国情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减贫合作方式。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与信息反馈机制,结合当地金融、法律、文化、安全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减少外部环境对减贫合作的干扰。

二、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发挥基建对于阿拉伯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作用,聚焦靶向,深化中阿产能合作,为贫困地区提供普惠性的公共服务。例如,中国电建集团下属的山东电建三公司在瓦尔扎扎特承建的努奥光热电站项目二期和三期工程,不仅是目前摩洛哥境内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在建光热电站。该项目成为当地社会经济成长的助推器,为瓦尔扎扎特提供了关键的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更为摩洛哥乃至整个非洲点亮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三、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强化中阿职业教育培训合作。针对产业园区的用工需求,加强对贫困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中建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培训和职业教育部签署框架协议,在建筑领域开展培训和职业教育方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具有示范性意义。根据该协议,中建公司在学徒就业、安排职业培训机构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青年交流园地,旨在为促进阿尔及利亚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推动中阿友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加大创新产业投入力度。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向知识、创新产业的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多个阿拉伯国家也已将创新和创造力视为未来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可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机制,积极开展人员交流、联合办学等教育合作,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中阿在加强团结协作、携手战疫的同时,应进一步创新减贫合作模式,以发展谋稳定促繁荣,为世界减贫事业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撰稿:汪 倩 郑博文

排版:温越涵

审校:王广大 陈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