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驻华大使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希德·迈塔米:也门与中国历久弥新的伙伴关系

发布者:陈佳慧发布时间:2025-09-24

69年前的今天,中国与也门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友好合作自此开启新的历史篇章。值此建交纪念日,也门驻华大使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希德·迈塔米博士应邀发表题为《也门与中国历久弥新的伙伴关系》的署名文章,全面回顾两国交往的深厚渊源和丰硕成果,展望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广阔前景。文章全文如下:

也中关系是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外交关系之一,近代以来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然而,也中关系的历史渊源更为悠久。也门曾是乳香和没药贸易的中心,通过古老的香料和丝绸之路与中国相连,也门港口也因此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纽带。在中世纪,尤其是在唐代,也门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并随着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的中国船队下西洋抵达亚丁港而达到顶峰。这为两国直接贸易和外交交流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两国悠久历史关系的新篇章,至今仍将我们两个友好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1956年9月24日建交以来,也中关系以其独特的性质和非凡的实力而著称。也门是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阿拉伯国家之一,并于1958年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友好条约的阿拉伯国家。1971年,也门为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了贡献。从1962年9月26日和1963年10月14日的革命,到随后为建立法治国家和巩固共和体制所做的努力,中国在也门现代历史的各个关键阶段都给予了支持。

外交承认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举措,更是在地区和世界发生重大变革之际,团结和友谊精神的体现,正是这种精神将两个友好的民族团结在一起。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国家都是古代东方文明的杰出缔造者,其奔腾的河流汇聚在一起,谱写了精彩而富有创造力的人类历史。自此以后,尽管也门经历了政治变迁,两个友好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定和延续。在也门建设现代国家的各个阶段,中国始终忠诚地支持也门,在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领域提供了切实而难忘的支持,这些支持至今仍铭刻在现代也门人的记忆中。尤其在1967年长达七十天的萨那围困期间,中国医疗队选择留在萨那,为处境最艰难的也门人民提供援助和医疗服务。这一关键的人道主义时刻,永恒地见证了我们两个友好国家和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强大的团结。萨那的中国烈士纪念碑就是这一牢固历史关系最显著的见证之一。几十年来,中国通过其重大开发和服务项目,体现了友谊的真谛,为现代也门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萨那-荷台达公路和亚丁-穆卡拉公路、也中友好医院、也门外交部大楼、萨那友谊桥以及萨那和亚丁的纺织厂。两国合作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和经济项目,还包括对也门人民的投资。中国提供了数百个各领域的奖学金和培训项目,培养了大批能够为也门发展进程做出贡献的年轻人和国家干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中国各省市高校就读的也门学生约有6000名,这体现了两国之间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科技合作的深度。

在政治层面,中国始终对也门问题保持平衡立场,支持也门的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避免直接干涉或采取极端立场,在国际场合中一贯坚定不移地支持也门统一国家的宪法合法性和国家机构,这一立场从未改变。同样,也门政府基于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和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支持,在国际场合上也始终积极支持中国在各种问题上的立场。这些坚定不移的原则立场增强了也门人民对中国在逆境和困难时期作为可靠朋友和伙伴的信心,也增强了中国对也门的信心。

今天,随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日益提高,也门与中国的关系为未来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门位于国际贸易要道上,拥有独特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成为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也门已于2019年4月加入该倡议,也门可以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重建和国家全面恢复项目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中受益,这些都对也门的未来至关重要且紧迫。

纪念也中建交70周年并非仅限于回顾过去,更在于肯定这一历史性的友谊和伙伴关系能够以更加光明、更加富有成果、更加蓬勃的精神焕发新生。悠久的合作与互信历史为两国人民构建更加稳定、更加持续、更加繁荣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此重要时刻,我们决心继续与中国朋友携手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迈向更全面、更有效的水平,满足两国人民对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期盼,提升两国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地位。